每當家長看見孩子整天花不少時間在打機(電子遊戲),難免擔憂又焦急,生怕孩子會落在網絡成癮的危機中。葉顏瑋茵博士在「當父母遇上愛打機的孩子」中分享如何面對孩子沉迷打機的問題,盼望能幫助家長走出困境。
如何培養積極、有創造力和獨立的孩子 – 「心連心:愛家庭」系列
父母一般都知道電子屏幕對年幼子女帶來不良影響,常常渴望知道如何用更健康的方法去吸引孩子的注意。父母忙碌,有時真不懂如何鼓勵孩子玩耍和成長。 自己身為全職媽媽,也一直在這問題上掙扎,並盡力尋求方法來鼓勵孩子玩得獨立、積極和有創意。
《行在水面上》書評 – 「心連心:愛家庭」系列
ㄍ行在水面上》是我們活現RE:NEW青少年事工「同讀一本書」部落格所選的第一本書,挑戰父母和年輕人如彼得一樣,踏出信心的一步。不論長幼,不論職業或文化背景,神時時刻刻都呼召我們在生命中全然信靠祂。我們希望當家長和年輕人一起閱讀和討論思想問題時,能彼此挑戰和鼓勵,更勇於為基督而活。
幼兒過早使用電子屏幕的危機 -「心連心:愛家庭」系列
越來越多家長關注到電玩或網絡成癮對子女的健康影響,可是大多數家長沒想到,孩子對電玩的沉溺和學習缺乏專注的毛病,可能是由於家長過早使用電子媒體作教育或伴陪工具而引起的一些後遺症。目前專家研究發現,過早讓幼兒使用電子屏幕,將使幼童大腦過度被刺激,造成日後學習和溝通上注專力不足的問題,後果十分嚴重…
「不打不罵,孩子聽話」的八個秘訣(二)- 「心連心:愛家庭系列」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葉顔瑋茵博士在「不打不罵,孩子聽話」講座中教養兒女的前四個秘訣,讓我感悟到:管教孩子需要「花時間」、「用愛心」。如果你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時常「叫不動、毛病多、喜歡消費、一學習就暴躁」,渴想他們能「聽話、乖巧、陽光、積極向上」,盼望葉博士餘下的四個秘訣能幫到你。
「不打不罵,孩子聽話」的八個秘訣(一)- 「心連心:愛家庭系列」
孩子最想要的很簡單,不是物質的獎勵,不是人前的表揚,只是希望父母「花時間」在自己身上,對自己有最基本的尊重、信任和一點點理解。如葉博士所分享:只要願意「花時間」、「用愛心」來實踐八個秘訣,縱使父母不打不罵,孩子也能聽話,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好爸爸好媽媽。
衝破跨代關係的屏障 – 「心連心:愛教會」系列
與子女的對話中,曾經試過被誤解而鬧得不愉快嗎﹖對於孩子們的一些堅持、生活作息和花時間的模式,你會摸不著頭腦嗎﹖他們的話,曾使你傷心難過嗎﹖努力去愛,卻仍有阻隔﹖假如這些問題多少代表著你的心聲,其實你並不孤單,跨代間的溝通總會遇到不通的時刻,但不用灰心,只要擁有開放的心靈,願意聆聽、願意學習,總可找到關係建立甚至修補的契機,我們也深盼活現「健康對話」系列能帶來一點衝破跨代關係屏障的希望和啟發。
學習聆聽:父親和兒子一同閱讀的故事 -「心連心:愛家庭」系列
曾否嘗試和你的青少年孩子一同閱讀?你是否發現孩子原來已有一套自己的想法,甚至和你的大不相同?和孩子一同閱讀時,對於你和孩子的關係有甚麼俾益,或是經歷到甚麼挑戰?讓我們一起聽聽程牧師與兒子共讀之旅。
自家教育信心之旅 -「心連心:愛家庭」系列
疫情爆發以來,因應網課的實行和活動的減少,父母在家兼任爸媽老師的需要明顯大增。有些家庭也乾脆轉為自家教學,除了減低孩子在校染疫的風險,也能避免孩子因疫情的限制而令學習受到障礙和虧損。自家教學可行嗎﹖有何苦與樂呢?願您從 Stephane 的分享可以得到啟發……
經營親密關係的心態轉化 -「心連心:愛家庭」系列
我常常問自己,哪些人與我有親密關係? 哪些人是我想建立親密關係的? 我思前想後,覺得還是家人的關係是最親密。好朋友在我的生命中固然重要,但朋友的親密度隨著時間流轉、地域距離的分隔,是會改變的,只有家人,我的內心總有一個留給他們的位置,總存在一份不變的親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