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關係的影響 – 「活現和諧家庭」系列

葉陳婉華

老人家常說孩子多抱會寵壞,有些專家卻說多抱心理更健康,究竟孩子該抱嗎?這是新手父母常遇到的問題。時常聽別人說依附關係(attachment)很重要,究竟什麼是「依附關係」?

葉顏瑋茵博士在遠東廣播由凌雲先生主持的「依附關係的影響」訪問中,提到依附關係對孩子成長有深遠的影響。依附關係是嬰兒與父母或照顧者之間的情感連結,這連結建立在彼此的互動中。從這互動經驗裡逐漸形成瞭解與期待,孩子會讓這些無意識的期待內化,對全人發展、性別認同、身份認同、對別人的信任等都產生長遠的影響。

葉博士提到三類不良的依附關係:

一、迴避的依附

這類型父母對孩子沒有足夠的反應,父母有時看到孩子哭,也會心痛,勸阻孩子的哭鬧,但缺乏愛的表現,這間接鼓勵孩子過早獨立。這些孩子會對父母表現冷淡和陌生,長大後一般渴想從男女朋友身上找到愛,彌補他們從父母身上得不到的愛和安全感。

二、矛盾的 /反抗的依附

這些父母一般較情緒化,心情好的時候很寵愛孩子,心情不好時會忽略孩子,或將壓力發洩在子女身上。這類父母也愛錫子女,只是對他們的態度沒有準則,時好時壞。孩子在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下長大,變得焦慮,不曉得怎樣才能取悅父母。

三、紊亂的依附

這類型父母對孩子會作出驚嚇、退縮、消極的行為,甚至出現角色混亂的狀況。他們一般非常冰冷,與子女沒有互動,看到子女會表現不高興, 甚至作出言語和身體虐待,使孩子焦慮和害怕。孩子被忽略或身體虐待,無法接近照顧者來尋求安撫,或會選擇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對父母的反應顯得冰冷。

至於安全的依附關係,父母通常對孩子的需求會有適當的反應,並與孩子建立身體和情感上的親密。孩子擁有安全感,敢於冒險和探索。目前很多研究發現安全型依附的孩子,一般有較好的社會技巧、與較佳的同儕關係。

依附關係對孩子既然重要,父母該常常抱着嬰孩嗎?

葉博士在輔導室看到很多家長過度保護孩子,每分每秒都在掛心孩子。這份緊張會干預孩子的正常發展,讓孩子變得緊張和焦慮。父母們需要採取中庸之道,孩子哭,也不一定要馬上抱,留心滿足嬰孩的需要,就已足夠。葉博士鼓勵新生父母多用和暖的布包裹嬰孩,使他感到溫暖和安全感,也是與嬰孩建立良好依附的好方法。

很多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也跟嬰幼時期的依附有關,但有依附障礙,也不代表不能成長。當父母回望自己過去與孩子的互動時,發現在依附的關係上仍有不足和遺憾,也不用灰心。我們要明白世上沒有完全的父母,也不存在完美的依附。孩子個性的形成,除了依附關係,也有先天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在我們有限的人生中,盡了力,其他上帝會負責的,因為天父才是我們最重要的依附。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詩23:6

活現香港是一個非牟利機構,自2012年支持基督教和家庭價值,推廣新一代文化宣教 — 裝備年輕人和家庭跨越兩代之間的代溝及文化差異,活出不一樣的智慧人生。版權為活現所有,歡迎網上轉貼,但請註明活現及作者。如欲文字轉載於任何刊物上,請徵得活現同意,可電郵  info@presencehk.org 查詢。

🌷支持活現事工:

(香港) https://presencehk.org/do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