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情緒健康和自助方法 – 「活現關心你」系列

馬王藹麗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和主流醫療及健康機構的研究與報告,新冠肺炎爆發的同時也帶來了一輪情緒病爆發的危機。單就 KFF (Kaiser Family Foundation – 美國研究精神健康的一個機構)在三月底進行的調查(詳見下圖),接近半數在居家令下的人認為疫情帶來了負面情緒影響(就算不在居家令下的人也有接近四成)。我認識的人當中這段期間也不乏出現焦慮和憂鬱症狀的例子。原本已有不同程度的情緒病患者,在疫情下更是情緒健康出現問題的高危族。

圖一:分別在居家令和不在居家令下受訪成年人認為與疫情相關的憂慮、壓力已造成對精神健康構成負面影響的百分比

假如你懷疑自己或家人已出現精神健康問題,可考慮用以下由美國精神健康協會(Mental Health America)提供的免費網上心理健康測試,以作為參考:https://screening.mhanational.org/screening-tools

在尋求專業輔導和精神科的治療外,有些自助的方法也可舒緩病情,對輕症患者有一定功效,長遠更可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不妨一試。

1. 運動 – 可促進身體分泌安多芬,引發正面情緒和愉快感覺,對身體的益處更毋庸置疑。

2. 陽光 – 研究指出晴天和陽光可刺激大腦,製造令人情緒高漲的血清素 (Serotonin),血清素不足與憂鬱症發病相關。晴朗的天氣下在外面走走,百利而無害。

3. 睡眠 – 睡眠不足容易引起情緒緊張、過敏和易怒。相反,充足和定時的睡眠則有效抑制憂鬱情緒

4. 遠離禍害 – 遠離酒精、毒品,飲食中也當減低咖啡因的攝取,免得影響情緒和睡眠質素。

5. 維生素 – 飲食營養均衡之餘,應注意攝取奧米加3和維生素B,因兩者對大腦功能的運作和調整情緒均起正面作用。

除了以上方法,家人朋友的關懷和支持,對抗衡負面情緒也是十分關鍵。若期望對憂鬱症這課題有更多了解,可參閱第六期活現家庭雜誌。以上部份內容節錄自活現家庭雜誌第六期 “抵禦憂鬱症的自然療法”

此外,活現也製作了“認知行為療法” 的國語粵語光碟,助輕度憂鬱症患者透過分析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來改善負面情緒與行為。

其他參考資料來源:

https://www.kff.org/health-reform/issue-brief/the-implications-of-covid-19-for-mental-health-and-substance-use/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daily-life-coping/managing-stress-anxiety.html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coronavirus/in-depth/mental-health-covid-19/art-20482731


活現香港是一個關注家庭和青年人的機構,幫助他們以基督徒的價值觀融入每天的生活裡。版權為活現所有,歡迎網上轉貼,但請註明活現及作者。如欲文字轉載於任何刊物上,請徵得活現同意,可電郵 Info@presencequotient.org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