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問答 (四) : 抑鬱症治療 -「心連心:愛社區」系列

運動會讓情緒有所好轉,但是真的很不想動,處於抑鬱狀態的人都會很被動嗎?怎麼去克服?

不想動,對自己想做的事情失去興趣,這是抑鬱症最明顯的表現。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先把不想做的事情分類,評估一下,不想做到什麼程度。然後,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從淺到深,從願意到不願意的事情,一步一步完成。在運動項目上,要因人而異,不一定是游泳、跑步等才是運動,其實走路也是運動方式之一。對於一些連起床都有困難的人,只要願意起床去洗臉、刷牙或喝水,就是進行運動的動作了。

在過往的經驗中,有些抑鬱症患者完全不願意動,我們會找寵物,比如貓、狗,來與他作伴,讓他不知不覺間跟著寵物活動。我們也可以從患者的喜好或興趣中找容易做得到的東西入手,比如對方喜歡聽音樂,便可以鼓勵他邊聽音樂邊擺動身體,讓他慢慢動起來。不要急著讓抑鬱患者做激烈運動,雖然運動對舒緩情緒很有幫助,但是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而定。

對輕度抑鬱患者,我們一般不建議馬上吃藥,而是先透過心理輔導加上一些社交、運動以及喜歡做的事情比如聊天、看書之類等,以此慢慢克服不想活動或被動的症狀。

吃抑鬱藥會有副作用嗎?我是否會養成依賴藥物的習慣?

抗抑鬱的藥的種類主要有三種: 1)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 三環素類,2) 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 (MAOI) 單胺氧化酵素抑製劑,3)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 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製劑或Serotonin/Noradrenaline Reuptake Inhibitor (SNRI) 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製劑。

每個人的體質、遺傳、健康情況不同,對藥物的反應也有差異。抗抑鬱藥主要是改變大腦的化學平衡,它可能造成的副作用有神經過敏、做奇怪的夢、口乾、肚瀉等﹔也可能出現疲倦、頭暈、失眠、敏感、焦慮、便秘、發胖等服用早期藥物三環素後較常見的副作用,但近期的藥物已經大有改進。副作用一般持續一兩週就會消失,如果這些情況一段日子沒有消失,需要跟醫師談談是否需要換藥。吃抑鬱藥還有可能出現一種情況是性功能減低,這種情況持續時間會比較長。

抗抑鬱的藥物不會上癮。目前,我們比較常用的是血清素再攝取抑製劑,以調節(增強) 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或/及褪黑激素的功能。此種藥副作用比較少,但最少要服用一到三個星期的時間、甚至四至六個星期,才會起效果。初期服用藥物時,劑量是慢慢增加,停止服用時,劑量也是慢慢減少。藥量服用的加減,需要跟醫師來討論,不可隨便自行停藥。

内容提供:葉顔瑋茵博士

*此文章内容節錄自《聽見》基督教有聲出版社與葉顏瑋茵博士的專訪

活現香港活現聯屬夥伴機構之一,是一個非牟利機構,自2012年支持基督教和家庭價值,推廣新一代文化宣教 — 裝備年輕人和家庭跨越兩代之間的代溝及文化差異,活出不一樣的智慧人生。
版權為活現所有,歡迎網上轉貼,但請註明活現及作者。如欲文字轉載於任何刊物上,請徵得活現同意,可電郵 info@presencehk.org 查詢。

你可能對以下產品有興趣:

認知行為療法 – 給輕度抑鬱和焦慮者的自助訓練 (粵語國語 MP3)

本課程由葉顔瑋茵博士主講,幫助受訓者認識個人的思維如何影響其情緒及行為。當有負面情緒及失調行為時,從問題中擬定目標,找出當時影響個人的想法,然後運用各種具體及實際的方法來進行治療。

請到以下活現籌款產品網站選購: 

(美國及加拿大) https://presencequotient.org/zh-hant/resources/presenceproduct-ch/

(香港) https://forms.gle/8D7e2eYCR3gqQ1yw5

 

🌷支持活現事工:

(美國) https://presencequotient.org/zh-hant/support-us/donate/

(香港) https://presencehk.org/donate/

(加拿大) https://pqcanada.org/do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