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lizabeth Hughes
曾否尝试和你的青少年孩子一同阅读?你是否发现孩子原来已有一套自己的想法,甚至和你的大不相同?和孩子一同阅读时,对于你和孩子的关系有什么俾益,或是经历到什么挑战?
程国仪牧师从儿子初中时就已和他一同阅读,但彼此的关系建立其实更早已开始。起初程牧师留意到儿子下课回家,对他的提问只会简短回应,但当儿子和妈妈相处时或就寝前,他会跟妈妈讲述更多一天里的事情。程牧师思考箇中原因,意识到自己应更多与儿子相处。程牧师记得成长中影响他最深的人,正是那些与他相处时间最多的,于是他决定要多花时间与儿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足球。
程牧师除了让儿子参加本地一支足球队外,自己在队中也当上数年义工,借着开车送儿子去练习和参加比赛的路上,他和儿子多了交谈。他发现儿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单单跟从父亲的见解,他留意到儿子在少年时期开始变得更独立,对于不同议题、不同讯息,会尝试分析,衡量好坏,归结出自己的看法。尽管很多父母视之为反叛期,程牧师却认为这是过渡到成年、学习自己做决定的必经阶段,而父母在这阶段更不宜说教。
程牧师知道儿子喜欢看书,就建议和儿子同读一本书,然后在每星期六的早餐时间一起讨论,每次一章。在这段时间,程牧师会尽量聆听儿子的见解,也会在儿子不能认同作者的观点时作出提问,并鼓励儿子解释他从作者那里所学到的。
为了能间接教导儿子,程牧师在挑选读物时,都会找自己能认同作者价值观的书籍,那就避免了和儿子争辩或产生磨擦。不过,他会鼓励儿子与作者「辩论」,问他会怎样与作者对话,甚至问他如果作者是他的老师或是权威人士时,他会怎样应对。这些问题营造讨论的氛围,也让程牧师有机会留意和听取儿子的观点。
此外,程牧师也特别注意不让整个谈话以争拗作结。如果他不赞同儿子的观点,他会简单地说「这很有趣」、「让我想想」或「就你的想法你会怎样做?」在这种情况下,他鼓励父母只要听,不要急于回应,或因孩子所说的话过份紧张。父母只要保持镇定,用些时间真正观察孩子的行为,不难发现青年人很多时只是有一些想法,但不一定会付诸行动,尤其是如果他们和家人关系密切的话,大部分孩子一般都不会偏离父母的教导。
总而言之,程牧师认为和儿子一同读书的最大好处,就是建立了彼此的友谊。儿子知道父亲既不教条式也不使用强权,亦不会不可理喻,他也明白自己无论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和父亲分享。程牧师希望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做父母的能学习放手;不管孩子年纪多大,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事是可以自己做决定的。如果父母愿意稍为放手,学习聆听,花些时间给予孩子一对一的关注,这可以帮助孩子成长、成熟,到他们长大成人时,将有足够的准备作出明智的生活抉择,也会愿意和父母保持彼此尊重的关系。
你可能对以下系列感兴趣:
从疫情和不同的社会、政治问题中,我们看见了社会和关系中的互不信任、分离甚至敌意。这是需要医治和重新连结的时刻!
请在这里了解更多关于「心连心:连结追求成长」系列。
🌷支持活现事工:
(美国及加拿大) https://presencequotient.org/zh-hant/support-us/donate/
(香港) https://presencehk.org/donate/